“卸货”啦,准妈妈们终于升级为“宝妈”了,在欣喜的同时,也要注重产后的恢复。相信很多妈妈为产后恶露而烦恼,但想知道自己恢复的怎么样?恶露可能帮上大忙哦!
产后恶露是什么?
胎儿娩出后,胎盘也会随着子宫收缩跟随娩出,从而在子宫宫壁上留下血管断端;继而子宫快速收缩,封闭血管断端。至此,子宫不会再有大量出血,但仍会有少量血液缓慢排出,这些自宫腔流出的血液混合其他宫壁上脱落的组织,共同被称为恶露。恶露是分娩后出现的正常生理现象,会伴随子宫的逐渐恢复及宫壁创面的不断修复日渐减少,最终消失。
恶露变化分三个阶段
第一阶段是在产后的3-6天,由于恶露内血液成分较多,故呈红色,称为血性恶露;
第二阶段为产后7-14天,由于此期间恶露中所含血液量较少,主要成分为坏死蜕膜组织和粘液,故呈粉红色,称为浆液性恶露;
第三阶段为产后2-3周,恶露内含有大量白细胞、表皮细胞及部分蜕膜组织,呈白色,称为白色恶露。
新妈妈们在产后一定非常想知道自己恢复得怎么样,了解了恶露的三个阶段,在恶露有异常变化的时候,孕妈妈就要警惕起来哦,是恶露正在给你传达子宫恢复情况的信息呢!
恶露不尽,警惕子宫恢复不良
临床上常出现产妇恶露不尽的情况,医学上是指产后6周恶露未净或伴有不规律子宫出血。恶露不尽可能是因为子宫恢复不良。这与产妇产后休养好坏、是否母乳喂养有很大的关系。要警惕起来,产后恶露延长会导致局部和全身感染,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,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哦。
什么样的恶露有异常?
正常情况下,产后恶露都会遵循三个阶段,一个月左右基本就没有了,出血量一般从多到少,伴随有血腥味,却不臭。那么,新妈妈要如何来辨别自己的恶露是否异常呢?
警惕2种情况下出血量增多
刚刚分娩后,如果出血量增多,可能是子宫收缩不良、产道裂伤、胎盘残留及有凝血功能异常造成,这种情况属于“产后出血”千万不要当做是恶露那么简单。
另一种情况则是在分娩后2-3周出血量突然增多,甚至发生大出血,这就有可能是胎盘附着部位子宫恢复不良、胎盘胎膜或蜕膜残留、子宫切口感染。
警惕恶露量时多时少
异常恶露一般表现为色紫黯如败酱色或洗肉色,有恶臭气味,同时可伴有发热、腹痛、子宫压痛,持续时间过长,反反复复等,如果发现这种异常恶露,就要警惕是不是患有宫颈炎、宫颈息肉,甚至宫颈癌等疾病。
如果仅仅是恶露时间延长,超过正常时间,量少,不伴有量的增多和色的改变,也无气味,也不要掉以轻心,这也属于异常情况。可能是子宫恢复不良、新妈妈的抵抗力差、气虚、内分泌失调等情况引起的。
新妈妈们学会了通过恶露的变化了解产后恢复得情况,在出现异常的时候就要及时的咨询医生。